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喜迎党代会·发展巡礼】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教育改革结硕果 工匠精神铸英才

作者:邹传平/图文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7日 15:02浏览次数:

编者按:九江学院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积极抢抓机遇,改革创新,担当作为,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为迎接学校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校园网特推出“喜迎党代会·发展巡礼”专栏,持续刊发各二级学院、机关部门和科研机构经验材料,全面回顾总结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各方面取得的发展成果,激励全校师生员工担当实干、锐意进取,以优异成绩向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献礼!


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扎实推进“抓内涵建设,提教学质量;创工匠品牌,育创新人才;强双师队伍,促地方经济”的发展战略,积极打造“红工匠”党建品牌,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不断开拓创新、奋勇前行,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党建+”育人效应进一步彰显

 

学院强化“红工匠”党建品牌建设,在全院倡导形成了“人人争当红工匠”的“党建+”效应:教师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强化教风,打造精品;学生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强化学风,追求卓越;行政人员围绕这个目标来服务,强化作风,精益求精。获批校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四强党支部、双带头人工作室、“红工匠”党建品牌。不断探索“党建+”特色育人模式,获批“多彩匠心”辅导员工作室和“红色班级”,通过专思融合育匠魂,涵育“红工匠”精神;课赛融合育匠技,增强专业实践技能;产教融合育匠才,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不断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人人争当红工匠“党建+学工”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在全校“党建+”优秀案例评比中获得一等奖。《中国教育》“红工匠精神结硕果,机械学院考研亮点纷呈”、《人民日报》“把红字写在‘三下乡’的路上”、《学习强国》“红工匠精神结硕果”等多篇报道展示了学院学生红工匠精神培养成果。

  

23A7D

750F5

F59A

F893

1A347

619B

 

应用型专业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

 

学院成立以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得省级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立项,“车辆工程”应用型转型试点专业建设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工程”新工科专业建设不断加强。学院还获批省级一流课程5门、校企合作课程3门,立项校企合作教材建设项目1项。

 

17591

120BF

E4AB

E7CF

BC75

2C7F8

BB3A


加强教学改革,注重教学成果培育。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凝练改革成果并组织申报教学成果奖。2021年、2023年学院获批第十七、第十八批江西省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具有红工匠精神的机械类应用型人才"三融三育“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人才核心能力培养“1+3”模式探索与实践》获一等奖,《“递进式、多元协同、四轮驱动”机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二等奖。此外,还获批江西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项。

 

9A97B

16E44

176C0

 

突出实验室建设,夯实硬件基础。两年来,专业实验室建设经费228万,数控技术高端实践平台建设经费320万。学校投入1.35亿元的智能制造工程实训(实验)中心建设有序推进中;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工科专业的工程认证为导向,经过充分论证,计划投入1500余万元用于智能生产线与机器人等实验室建设。

 

288B9

1FD3D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形成

 

加强基地建设,建立实践保障机制。为更好地促进产教融合、推校入企,近年来,机械学院多措并举,建立实习实践保障机制,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实践教学;不断创建产教融合新平台,拓展校企合作,遴选多名教师到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等企业和行业协会兼职,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

 

8D16E

AA99

 

坚持工学结合,重视科研育人功能。学院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与教师科研工作紧密结合,把企业行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借鉴“双元制”等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院成立以来,指导学生发表论文10篇,申报专利21项,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项。

 

31AFF

DA5B


师资队伍素质一步提升

 

引进培养相结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院成立以来,积极引进博士3名,取得海外博士学位1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博士教师比例达到39.5%,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3人,新增省级教学团队1个,实践教学团队荣获江西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98C6

46A3A

26971

 

教学竞赛为抓手,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学院以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教师教学竞赛为抓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能的目的,全面提升学院教师教学水平。学院教师获得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级二等奖2项,校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江西省高校实践教师工程创客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江西省青年职业技能竞赛数控车组第一名和数控铣组第二名,江西省职业技能大赛数控车第三名,九江学院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批九江市“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2人、“十大最美科普工作者”1人、九江学院教书育人楷模1人。

 

15979

 

学科竞赛影响进一步扩大

 

重视学科竞赛,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学院高度重视各种学生竞赛,举行各类学科竞赛动员会、协调会、研讨会和学科竞赛传帮带活动,构建了浓郁的竞赛氛围。在竞赛中,学生党员弘扬“红工匠”精神,率先垂范并带动广大学子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学院逐步形成学科竞赛优势和品牌。学生积极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汽车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技能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并获得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奖励400余项。

 

2021年,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获得国赛金奖1项、银奖1项,省级推荐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荣获机械类3D打印二等奖、团体总成绩三等奖及个人全能三等奖4项国家级奖励。

 

2022年,在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排名全国高校第六名;江西赛区中荣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3项,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0项。

 

2023年,学科竞赛取得新突破,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铜奖2项,省赛中获得银奖、铜奖各1项;在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中获得国赛金奖3项、银奖3项,省赛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1项;在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中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得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在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1项、单项奖15项。

 

86395

8DFDC

1232F

16072

1742E

4B68B

1652C

13E25

 

产学研融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学院成立以来,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6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纵向项目30项,经费300余万元;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合作项目30余项,经费约1000余万元。

 

持续推进校政企合作,借助九江市“双百行动”平台,不断推进产教融合,组织教师前往华林特钢集团、艾美特电器(九江)有限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200余人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0余项。与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九江海天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建“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获批九江市重点产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科技攻关及项目申报方面发挥校企各自优势,不断深化产教融合。

 

318B4

29349

C6DF1

57FAD

 

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红工匠”党建品牌创建为主线,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应用型转型试点,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强化学院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能力,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教学改革成果突出、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服务地方作用显著的省内一流应用型学院。


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供稿

责编:向真 审核:舒长兴 黄强 汪浩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Email:jjuxb@jju.edu.cn     邮政编码:332005   
招生电话:0792-8310030 8310031    

Copyright © 2020 九江学院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赣ICP备1000457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202000313

访问统计: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