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们,同学们,我今天讲述的题目是“用正确的观念引领学生”。 从传递好的观念给学生、在学生成长的路上给予智慧陪伴的角度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和感悟。
我读高中时,班里有个男同学,偏科严重,数学特别好,每次考试,150分的数学卷子,他都能考135分以上,而语文和英语两门课都比较弱,常常考不及格。老师和同学们都劝他抓紧补补弱项,可他就是听不进去,直到高三,仍然一如既往地凭兴趣学习,整天沉浸在解析数学难题的的快乐中。老师批评他,他反驳道:“一切天才都是偏才!”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他讲得也未尝不对,但是,他这样下去,高考肯定是要吃亏的。果然,高考成绩下来,虽然他的数学考了140分,在全县都算比较高的,但经不起英语和语文拖了比较大的后腿,总分上不去,最后只能失落地去上一所他很不满意的学校。而资质平平的我,虽然数学成绩比他差很多,但由于各门功课成绩比较平均,高考的总分比他高出一大截,轻松地过了重点线,上了理想的大学。后来,这个同学大学毕业后很将就地到了一个单位就业。十几年过去,都人到中年了,个人发展上一直没有什么起色,他的人生可以说是有点艰难了。
一个智商明显偏高,而且钻研精神也比较强的人,人生的道路却走得如此艰难。这个现象看似不公,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引导他人生道路的观念出了偏差,必然导致他事倍功半,甚至遇到挫折。试想一下,他的数学再好,高考时又能拉高多少分?而英语和语文两门课的差距,落下的分数怎么可能靠数学高出的分数填得平?他所说的一切天才都是偏才,貌似正确。遗憾的是,这句话并不适合他,以及所有准备高考的考生!每每想到这个同学,我就感到,正确的观念对于人生有多么重要!
错误的观念要么不合逻辑,要么不合时宜,轻则导致一时一事的失败,重则导致人生的失败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而正确的观念可以带来更好的行动,更好的行动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正所谓正向回馈,最终收获美好。
我们的学生大多从高中而来,基本没有社会生活的直观经验。所谓教书育人,除了传授知识,还应该付诸满腔的热忱,教育、管理、督促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进步,尽可能不走或者少走歧路、弯路。在这方面,用正确的观念引领学生,能强调重点,切中关键,便于牢记,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我上一届带的班,曾经有个男生追求一个同班的女生,被拒绝后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这个同学很受打击,情绪低落,很沮丧,甚至感到自卑。我了解了一下情况:其实这个男生形象还是蛮帅的,而且热情大方,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可是学习成绩不太好,还有两门挂科。恰巧他追的女生学习比较好,她本来就有点看不起学习不好的同学,怎么可能跟一个成绩差的同学谈恋爱?我找这个男生谈心,帮他分析原因,告诉他:作为一名学生,最基本的任务是学习,连学习都没搞好,形象已经矮了半截,更何谈理想、前途?这样的状态,指望女孩子尤其是积极向上的女孩子对你有好感,根本就不可能!这次谈话,我有准备地送给他一个关于人生、爱情的观念:“一个大学生,最大的魅力来自其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学习好了,其魅力足以吸引异性的目光!”这个男生应该是听进了我对他讲的话,从那以后,学习上明显比以前努力多了,学习成绩也慢慢好了起来。后面有没有再去追那个女孩,我觉得已经不重要了。
还是那个班,大二时有个学生来问我建议,他说他非常想学CPA注册会计师,大概需要两万元费用。主要原因是想换下环境,尝试改变,其次对注会很感兴趣。问我值不值?或者继续工科专业的学习?我了解他的情况,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我给他仔细分析利弊:第一,去学注会,两万元对他家可以说是笔巨大开销,本来学费就是生源地贷款,有好学上进的心很好,也要考虑下家庭经济情况。第二,要考虑时间成本,注会专业阶段考试就有六门科目,5年内通过算数,大部分人一年只能通过一科到两科,通过率非常低。很多会计专业出身又在行业内工作的都很难通过,更何况我们学的工科专业,从零学起。第三,就算通过了,起薪也没有培训机构宣传的那么高。第四,如果去学注会,势必时间精力无法保证给本专业课。学生本身成绩还可以,马上进大三,专业课全面开课开讲。在本专业专心钻研,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努力学好专业课,再多学点编程,以后在通信互联网相关公司工作前途还是比较好的。第五,真是对注会感兴趣,以后毕业也可以边工作边考。临了,我送给他一个关于人生的观念:“每个人都会有很多美好的愿望,最有把握的那个一定要先抓住。否则,你有可能一个都抓不住!”这个同学认真思考了两天,决定暂时放弃学注会,集中精力学好专业。明确了学习目标,课业学习自然不在话下,两年后顺利毕业,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当老师有些年头了,发现一个现象,我们学院的学生是典型的理工科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只重视专业学习,对通识课常识课不够重视,尤其是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明显偏弱,甚至有些学生一个请假条都写不清楚。作为班主任,我想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问他们为什么不尝试写写,常见的理由都是“怕自己写不好”。其实根本不用背负心理压力,写不好是正常的,不用焦虑。既然写不好,为什么还要去写呢?一是难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往往是同一件事,不能任由畏难情绪,感觉做不好就不做。二是大家一开始写都写不好,承认这一点就是良好的开端。解除心理压力,接受一开始不可能写好的设定,慢慢培养写作习惯。我给他们提出每日写两三句的写作训练目标,不一定要写日记,也不一定记在本子上,微博、微信、QQ、各种群等网络形式都可以作为书写载体,个人经历、生活感悟、自我思考、反思过往都可以写,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就是这样日积月累训练出来的。就这个问题,我送给同学们的人生观念是:“最终决定一个工科生能走多远的,往往要看其文科的水平!”同学们慢慢接受了书写的日常锻炼。
用正确的观念引领学生,不是一件很容易做的事。正确、并且让学生乐于接受的观念从哪里来?我的回答是:从书本中来,从社会中来,从沟通中来,从反思中来,从展望中来。一句话,从一名教师的心血中来!
从书本中来,需要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尤其是可以多读一些人物传记,很多关于人生的正确观念,白纸黑字,直接呈现给读者,并且配有生动的故事,深刻的分析。
从社会中来,需要我们关注社会,思想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从沟通中来,需要我们主动接触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掌握学生在想什么、要什么、烦什么。
从反思中来,需要我们经常反思我们的过去,尤其是我们曾经的大学时代,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一定会产生思想的火花。
从展望中来,大学生,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一切问题,放在对未来的展望之中,都将豁然开朗。
工作多年了,我常常会有这样的感慨:人生之不易,好在曾经有过恩师的引领!现在,我已为人师者,我希望,我的学生将来也会发出跟我一样的感慨。尤其是,他们还能够记得我曾经送给他们的关于人生的某一个观念!
谢谢大家!